部落格
從電子郵件歷史來理解,為何電子報行銷這麼有效

電子郵件地址重要性

電子郵件地址歷史

最早在1960年代,那時主要都是大型電腦且多半是研究單位使用,研究員為了互相訊息溝通,進而開始有不 同種類的訊息跨電腦的傳遞溝通方法。但人們眞正熟知的 電子郵件格式,也就是人名後有@符號(台灣通稱為「小老鼠」),這是到了1971年才正式誕生。當時全美許多大學都已經加入ARPANET,這是美國高等研究計劃署網路 (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Network),由美國國家推動的網路系統,為了跨電腦訊息溝通,便制定了統一標準,這就是電子郵件地址的誕生。

為了讓郵件地址在不同電腦系統間被廣為使用, 於是在1981年製定出「簡單郵件傳輸協定」(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,SMTP),是個在網路上傳輸電子郵件的標準。自從訂下了SMTP郵件傳送標準通訊協定,郵件系統開始可以在不同電腦平台與不同作業系統上互相溝通。  

從1971年開始算起,電子郵件已有50年的歷史,以電腦各種領域進展快速來看,電子郵件50歲了還應用日漸壯盛,就在於它穿越時空與環境,能運用在各種不同電腦、手機系統。特別是在社群媒體日趨發展的年代,許多預言都說網路溝通會轉到社群媒體,電子郵件將沒落,但其實郵件不但存活下來,而且使用量還越來越大。回想你現在每天最 常用的智慧型手機跟社群媒體,每支智慧型手機開通帳號使用,一定會綁定電子郵件地址,不管安卓或蘋果手機皆然, 如果原本沒有電子郵件,谷歌跟蘋果甚至會送給你一個,蘋果是@icloud.com,谷歌是@gmail.com。  

而社群媒體只要使用電腦系統登入都會綁定郵件地址, 即使原本是手機App綁定手機號碼,但還是會要求郵件地址作為驗證服務或取回帳號密碼之用。

電子郵件地址重要性

電子郵件是在50年前就已設計出來的,在過去有各式各樣不同電腦系統出現,這些系統全部都支援電子郵件通信協定,因此電子郵件標準也不能大幅改變,避免以往不同類型的電腦無法收到郵件。就是因為郵件的獨特跨平台、跨系統,且不隨著時間改變,反而讓電子郵件在日新月異的電腦世界下存活。

雖然即時訊息蓬勃發展,例如Line、微信、Whatsapp等,但是想要讓兩個即時訊息App互相發送是不可行,例如 Line無法發到微信,反之亦然。因此,想讓兩個電腦系統或是手機App互相做溝通,而且確保對方一定會收到,現在只有電子郵件跟簡訊能做到。

但由於簡訊發送費用較高, 因此電子郵件就變成網路世界雙方溝通的唯一跨平台可行做法。這也可以理解為何各種網路、社群、App發展進步神速,而電子郵件這已經50多年歷史老方法,卻老當益壯且使用量越來越大。